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完善产业供需链设计 服务雄安新区建设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909   发布时间:2018-06-20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成为指导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

《纲要》指出,要推广绿色建筑。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开展节能住宅建设和改造。新建政府投资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要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纲要》对绿色建筑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为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推动绿色建材产品的发展与绿色建筑的落地,不仅需要生产和施工方等产业链各方力量,也需要一系列对接信息、提供渠道的服务型平台。

河北雄安绿建科技中心主要以打造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材料为主体的产业链技术端基建设,在未来整体输出建筑科学研究与产业经济结合落地的产业园运营管理模式,为全国各个政府部门投资运营公司,提供科学产业供需链设计服务。围绕当地的建设与服务经验等话题,雄安绿建中心总经理袁依林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把握绿色发展机遇打造“样板之城”

雄安新区不仅是高科技要素的聚集地,还是区域协同发展的范本。

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肩负四大角色定位,雄安新区将打造样板之城。

袁依林表示,从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出发,建材行业的“雄安质量”应当从建筑的低碳、环保、绿地、节能中体现。

“雄安建设对建材行业是一场转型和升级考验,这就需要建材人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做成新型建材来满足生态建材、节能建材、绿色建材和高效、高强建材的需要。从而实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全球样板。”

他表示,《纲要》全文中特别强调绿色低碳发展,同时,《纲要》对发展绿色建筑提出了相关规划,推广绿色建筑。这也就意味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发布使我国建材建筑行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和创新机遇,雄安新区建设带来的业务扩张将使建筑业企业大大受益。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大,包括公路、铁路、桥梁和轨道交通建设等;二是绿色节能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或将成为新区的主要建筑形态,为行业的进一步转型打下基础;三是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样板或集中涌现。”

加大扶持力度新材料应用前景可期

《纲要》特别指出,使用绿色建材。引导选用绿色建材,开发选用当地特色的自然建材、清洁生产和更高环保认证水准的建材、旧物利用和废弃物再生的建材,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这对建材企业来说,首先是转型升级的考验。

袁依林认为,雄安市场需求的建材,需要行业进行一场革命来适应雄安规划的需要。

“譬如,把白洋淀的芦苇做成秸秆,发展生物质建材,这就要研究当地的生态资源,如何把特色资源发挥到极致,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做成新型建材来满足生态建材、节能建材、绿色建材和高效、高强建材的需要。”

“我认为,雄安建设对于建材行业来说必须经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企业、专家、高校的通力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统一攻关,才能推动和实现雄安的绿色生态建设。把握‘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机遇需要建材行业进行一场改革与创新,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做成新型建材来满足生态建材、节能建材、绿色建材和高效、高强建材的需要。”袁依林向记者表示。

以产业供需链设计服务雄安新区建设

政府是落实《纲要》的引擎,只要政府扶持到位了,企业就会有动力,就能带来高效的建设。

袁依林认为,产业供需链设计与政府的支持在新区建设中至关重要。

“第一,新型建材要进一步研究,进一步完善,需要研发、攻关、发展,那么政府就应该下拨科研经费,对大项目给予立项、补助;第二,鼓励自主创新,上新型建材。比如被动房、装配式建筑等,需要各种各样的新型建材,这些建材在初期成本较高,政府要有扶持,该减税的减税,该让利的让利。政府职能部门要下大力气研究这些问题,这也是政府支持的体现之一;第三,政府部门应该在雄安新区的建设方面给予优秀建材企业、优秀企业家、优秀工作人员及高级工匠等适当鼓励和表彰。凡是在雄安新区规划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应给予重奖,激励重要的科研成果、科研人员、领军人物。”

袁依林向记者介绍,为进一步推动雄安新区建设,抓住难得的机遇,雄安绿色建筑科学研究中心将为全国各地政府部门、投资运营公司,提供科学的产业供需链设计服务,同时为全国各地优秀企业进入雄安,搭建一个大好舞台,共同建设绿色生态雄安新城。

http://www.cbmd.cn/index.php?r=post/show&id=4045&=aaa

添加表情

全部评论

Copyright©福建省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166号,经贸大厦15楼720室

闽ICP备18000655号-1

电话:13328259792

传真:0591-87896129
电子邮箱:fjsxcxh@126.com

邮政编码:350003